采暖散熱器發展在我國有近百年的歷史,引進外國技術和本地化開發正在進行,散熱器行業在中國新技術導致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散熱器在短短幾年已經從幾家變成了幾百家,所以中國的暖氣散熱器無可爭議地成為了生產動力和使用動力。在本文中,筆者將根據不同類型散熱器的優缺點,以全新的長春散熱器市場視角來觀察散熱器行業的現狀。
市場上幾種常見散熱器的優缺點對比
鋼制散熱器:鋼制產品造型美觀。在幾個品種中,鋼制暖氣片的造型多樣,外觀最吸引人。而且價格也比去年有所下降。比如吉林省長春市場的鋼制散熱器價格比上年下降了20-30%。在家居建材中心,人們只需要花2000元左右就可以滿足100平方米的房子的需求。但是,市場上的鋼制散熱器品牌眾多,質量和價格差別很大。相對而言,知名品牌產品的質量會更加穩定。鋼制暖氣片與其他產品相比,容易氧化腐蝕,對水質要求較高,不適合使用地熱水取暖。非取暖季節需要全水保養。對于集中供熱的建筑,流經散熱器的水需要進行脫氧處理。
銅鋁復合散熱器:銅鋁復合型產品防腐性能佳。該種散熱器克服了鋼制產品的缺點,耐腐蝕,適應面廣。但部分產品沒有經過兩種材質的復合,僅僅在鋁制產品中加入銅管,專家建議購買品牌產品,相對質量有保證。此外,銅鋁復合散熱器“瘦高扁片”型的散熱器雖然節省空間,但由于較高的散熱器片需要較大的水壓力,分戶供暖的鍋爐很難達到要求,因此,分戶供暖家庭最好不選擇此類造型的散熱器。
銅制散熱器:純銅制產品非常節省空間,可用單排圓管或雙排圓管制作出各種造型,散熱良好、適用各種采暖系統,但價格相對較貴。
鋁合金散熱器:鋁合金產品經濟又實惠,而且導熱效果不錯,與鋼制產品相比防腐效果佳,價格更為經濟實惠,適用于任何水質,但造型相對單一。
鑄鐵散熱器:鑄鐵型產品易污染管道。傳統的鑄鐵散熱器導熱性能最佳,價格最為低廉,但樣式陳舊,工藝落后,易污染環境,易氧化腐蝕管道系統,不宜與壁掛鍋爐連接使用。
散熱器的選擇應根據采暖系統而定
集中供暖的樓盤,水壓大多有保證,散熱器的水距一般不受限制。如果采用壁掛鍋爐供暖,水壓會比較小,水距不宜過高,最好選擇1.5米以下的高度,否則采暖效果將大打折扣,散熱器會一半涼一半熱。如果采用燃煤采暖爐取暖,與之匹配的則是鑄鐵散熱器。
集中供暖系統分為密閉式和敞開式兩種,密閉式可防止氧氣進入,系統不易受腐蝕,使用年限長,選擇散熱器的面較廣;敞開式投入資金少,系統容易受腐蝕,易老化,易漏水,最好配置耐腐蝕的產品,如鋁合金、銅鋁復合散熱器等。
不同水距、不同柱數的一組散熱器傳導的熱量不同,選擇時應依據房間面積準確計算,避免出現“大馬拉小車”或“小馬拉大車”現象。高層建筑如果采用集中供暖時水壓非常大,應選擇承壓性能較佳的鋼制和鑄鐵散熱器,避免發生爆裂現象。
鋼制板式散熱器漸成市場新寵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采暖散熱器從單一的實用性,向實用性和裝飾性統一的方向發展。
目前占采暖散熱器市場約80%的鑄鐵散熱器,由于制造能耗高、污染環境嚴重、產品笨重、外觀粗糙等越來越不受人們的喜歡。各種輕型采暖散熱器正逐步取代鑄鐵散熱器是大勢所趨。建設部在“十五”計劃與2010年遠景目標中指出,“九五”期間散熱器產品有采取鑄鐵與鋼制產品互補發展的技術政策,不斷擴大鋼制散熱器的生產比例,即達到1:1的比例,以使2010年散熱器產品形成“以鋼為主,以鐵為輔,鋼鐵并存”的結構。因此,越來越多的地區,如北京、山東等均把鋼制散熱器列為推薦產品的首選。
鋼制板式散熱器具有如下幾方面特點:生產成本低、能耗低;生產條件好、環境污染小,可實現連續自動化規模生產,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產品質量穩定,外型美觀,承受壓力大,能用于高層或超高層建筑,并可與各類型房屋裝修相配,不需二次裝修;熱強度及散熱效率高,可把現在的常規供暖溫度由95-70℃降到75-60℃的低溫供暖方式,能降低散熱燃料消耗;內腔潔潔、阻力小,能滿足分戶計量的“熱改”要求。
鋼制板式散熱器的內腐蝕,是人們較關心的問題。其實不只是鋼制板式散熱器需要內防腐,其他材質的散熱器都需要,就是整個供暖系統也需要內防腐,保證系統的安全運行。對于內防腐,有兩種方式:一是“被動防腐”,即在需要防腐的散熱器內部涂敷防腐漆。這種防腐方式最大的缺陷,是在生產過程中難以確保和檢測防腐漆是否有效地均勻地涂敷在內表面。二是“主動防腐”,即采用封閉式供暖系統,使系統始終充滿水。這種方式在供暖技術非常發達的歐洲地區廣泛使用,其使用的鋼制板式散熱器的壽命可達30年之久。在我國隨著供暖采暖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建筑中采用封閉式供暖系統越來越多。同時隨著“熱改”工作的要求,對舊系統改造不斷擴大,鋼制板式散熱器的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
目前在我國市場上,高檔的鋼制板式散熱器大多是進口的。進口散熱器由于其生產技術和裝備先進,尤其采用全自動焊接系統,解決了散熱器漏焊的問題,再加上外觀十分漂亮,因此倍受歡迎。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后臺留言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謝謝!